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和天然氣發電迎來機遇期
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和天然氣發電迎來機遇期
據了解,未來15年可能是中國水電建設的良好機遇期,開發的重點是我國西部水能資源豐富的地區。其重要的原因是,我國東部地區水能資源只占全國的7%,基本開發完畢;而西部地區占我國水能資源的60%,開發率僅有8%。同時,我國是風電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,風電是綠色能源,也是替代煤電的重要的新能源。根據相關規劃,到2020年水電在發電總量的占比達到30%,風電、太陽能發電的占比達到12%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17年11月份,我國風力發電量為282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4.9%,太陽能發電量56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45.2%;2017年1月~11月份,我國累計風力發電量為2434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20.7%,累計太陽能發電量591億千瓦時,同比增長35.5%。
另據了解,國際能源署《世界能源展望2017中國特別報告》于2017年12月12日發布。報告認為,中國能源結構將逐步轉換到清潔發電,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正越來越多依賴可再生能源、天然氣和電力,而煤炭需求有所回落。預計到2040年,煤炭在總發電量中所占的比重將從2016年的2/3下降到40%以下,電力將在中國終端能源消費中占主導地位。報告還指出,強大的部署和有力的政策持續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,太陽能發電將成為中國最經濟的發電方式,以水力、風能和太陽能光伏引領的低碳裝機容量將迅速增長,到2040年將占總裝機容量的60%。報告預測,到2040年,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縮減至45%左右,中國天然氣需求將增至6000億立方米以上,天然氣在中國主要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從不到6%上升至12%以上。
要達到上述發展目標,離不開發展水電、風電、太陽能發電、天然氣發電及天然氣輸送工程所需用的鋼材。這些鋼材量大,品種規格多,性能標準要求高,比如建水電站大壩主體用鋼、金屬結構和機電設備用鋼,建風力發電塔架用的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,發展太陽能發電用C型鋼、太陽能支架、Z型鋼、U型鋼等。
以天然氣輸送工程為例,為進一步完善國家能源戰略通道建設,保障我國能源安全,國家批準建設的西氣東輸四線工程管道全長2454千米,輸送能力為300億立方米/年,工程總投資約360億元。相關人士指出,西氣東輸四線工程建設拉動油氣管線用鋼量超過100萬噸。公開資料顯示,2014年5月份,中俄雙方簽署了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、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、期限長達30年的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。2017年12月13日,隨著中俄東線黑河—長嶺段11個點段同時打火開焊,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境內段全面加速建設。中俄東線國內段管道工程管線總長3968公里,是我國現階段管徑最大、輸送壓力最高的長輸天然氣管道工程。該項目X80級直縫焊管用鋼板最大厚度達30.8毫米,寬度超過4300毫米。輸送天然氣主要是用鋼管類型主要有直縫埋弧焊管、螺旋埋弧焊管、高頻直縫焊管以及無縫鋼管等。輸氣管線直徑一般大于ф900毫米~ф1200毫米,管材強度級別一般為X70~X120,性能上要求有“止裂(延性斷裂)”性能和良好焊接性能等。
上一篇文章:
核電用鋼需求潛力大質量是關鍵
下一篇文章:
外媒:2018年鐵礦石均價料下滑20%